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长沙经开区:自贸创新风正劲,三十而立再出发

作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最大、制造业企业最多的区块,一年多来,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长沙经开区区块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制度赋能、政策授权、服务国际化为总体思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关注企业诉求,为园区二次创业赋能,主动融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助力长沙高质量发展。


汇聚“两区”优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1年1至12月,长沙经开区区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5%;实现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6.7%;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同比增长20.2%;区块新设立企业数3533家,新设立金融机构数20家。这是长沙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湖南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的成绩单。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jpg


图为长沙经开区管委会。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党群工作局供图


长沙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于2000年正式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十年来既有成长也有困扰。中小企业因害怕高风险高投入的科技创新,其知识产权难以获得司法保护,而畏手畏脚;企业急需扩大产能,却愁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吸引高精尖人才的“磁场”还能更强,行政审批还能更简,如何争取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等等,这些问题成为了长沙经开区研究的课题……


2020年9月21日,湖南自贸试验区的获批,如同及时雨一般,为长沙经开区的改革创新、稳步发展开拓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自贸试验区接地气的试验场、中转站,自贸试验区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汇聚“两区”优势,一手连着地方经济,一手连着制度创新,必将迸发出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长沙经开区抓住了自贸区建设制度创新的“命门”,全面推广国家278项改革创新经验,主动承接湖南121项改革试点任务,加速推进长沙片区113项改革事项,承接56项放权赋权事项,自主探索6个创新案例、10项改革经验,出台100条惠企政策措施,推出“一城两港三中心”(即湖南自贸区三一科学城、国际金融港、国际人才港、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创新中心)重大功能性平台,形成了自贸区制度探索、改革开放的矩阵。


在此基础上,长沙经开区区块制定了未来的发展规划前景:区块内各项主要指标占园区总规模的80%以上,至2023年,初步实现建成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阶段性目标。也就是说,自贸区块将成为推动产业高端化、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推进便利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活力


商品出口到国外,商务合同已签订,到开工时才发现可能涉嫌侵权;知识个体有发明,但不知道如何申请和转化;商业秘密难以完全保密……


针对这些问题,湖南自贸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应运而生。长沙经开区区块以该中心为载体,运用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技术,通过构建知识产权全流程存证模式,提高电子数据效力加强司法验证,对接国际标准探索全球认证,构建起了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目前,已有82家企业注册并使用。下一步,中心将联合各界,尝试制定知识产权标准、建立知识产权认证机制、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前置保护”新模式。


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与“揭榜挂帅”相联系,解决科技提质问题。2021年9月9日,长沙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揭榜挂帅”项目专题媒体推介会举行。这是长沙经开区率先将“揭榜挂帅”机制运用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工作中来,也是创新案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方案的缩影。


揭榜挂帅.jpg


图为长沙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揭榜挂帅”项目专题媒体推介会。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党群工作局供图


“不敢转、不会转、资源少、管理难”一直是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的“绊脚石”。长沙经开区区块集中发布智能制造项目榜单,推行“我发布、你揭榜”机制,变方案约束为合约同定,降低门槛、超前支持;变千企千策为模块示范,梳理共性问题,有效调动企业创新能动性;变单打独斗为多方合作,提供资源支撑;变主观评判为客观标准,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目前,依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方案,长沙经开区区块正在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孪生、高端装备制造+5G等高质量应用场景;共培育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140个,智能制造企业对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85%。


11月2日,一台机器型号SWDM220-3二手旋挖钻机在星沙海关报关。这是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制度体系创新案例下的“首单”报关,可像新机一样享受出口退税规则。


当前,主机企业在国内销售采取“以旧换新”的形式,有大量旧机需要去库存;贸易公司在市场收集旧机,进行再制造和维护,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而海外客户出于成本考虑,对二手设备也有一定的需求。但当前我国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水平较低。其堵点在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标准缺失,出口退税、维修、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务不确定性大等等。


长沙经开区区块携手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率先探索制定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产品标准,探索出口退税规则,尝试建立售后服务体系。未来,长沙经开区区块将联合各个部门单位,继续打通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全链条的堵点,形成产业集聚,提升国际竞争力,对接国际贸易标准。


强化要素保障,高质量发展塑造新格局


如果说制度创新是硬核的“软件”,那么作为承接载体的平台就是包容的“硬件”,为产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以项目大建设推动产业大发展,优存量、拓增量、提质量,实现原地倍增,辐射长株潭一体化融合发展。


作为“金融集市2.0”融资服务新模式的载体,国际金融港拟建设跨境金融一站式服务窗口、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金融商务写字楼、金融科技互动体验馆、金融集市与多功能路演大厅五大功能区,推动金融资源由物理集聚向功能集聚转化。未来,还将有望承接融资租赁制度创新课题。


国际金融港和人才港.jpg


图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金融港和国际人才港。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党群工作局供图


同样,推动要素聚集的重大功能性平台还有国际人才港,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打造高端人才精准服务新高地。将建设国际人才创新创业长廊,打造引才引智服务区、创新创业集聚区、健康生活品质区三大功能区。全面优化升级人才集市等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做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已在湖南省率先开展骨干人才认定,首批认定骨干人才620人。


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聚焦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重点引进和培育跨国公司等综合型总部、大型制造业企业功能型总部和五大产业成长型企业。先后认定14个总部型示范楼宇作为总部经济企业落户的平台载体。当前,长沙经开区区块还提出创新中心的平台载体,拟建设高层写字楼、多层研发孵化楼、别墅式总部办公楼、配套商业等,以实现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企业集聚发展。


发力“腾笼换鸟”,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源,提升“亩均效益”,瞄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力。“三一科学城”由三一集团和长沙经开区联合打造,经过几年的打磨规划,目前首期已开工,将实现从生产主导到创新主导、从工业厂区到综合城区、从服务工人到服务工程师的转变。预计到2030年,项目将聚集3万名高新创意人才,创造千亿产业集群。


依托上述几个功能性平台,一方面大力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科研、现代服务等加速集聚,提供更多更好关键要素;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商事主体蓬勃发展,提供创新创业载体平台。


2021年11月17日,长株潭各园区共同签署《长株潭一体化产业园区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备忘录》。长沙经开区区块总结提炼了一批改革创新案例经验,区域协同新格局初显。


未来,长沙经开区区块将继续当好自贸区建设的“领头雁”。一是继续投石问路,推进改革创新。坚持创新为要,做实“清单任务”,推动“系统集成”,抓好复制推广。二是聚焦落细落实,助力二次创业。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重大平台建设,提速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既抓大也不放小。三是面向区域一体,探索协同协作。抓住长株潭一体化契机,加深园区间的交流合作,在产业链协同、平台协同、基础公共服务协同等改革实践上,探索更多可能。(胡鸽 李艺婷)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