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历史
吉隆坡在1857年建立于鹅麦河与巴生河的交汇处。这解释了吉隆坡的马来语名 (Kuala Lumpur,原意为泥泞河口)的由来。
1857年,雪兰莪州皇族,拉惹阿都拉把巴生谷开放于采锡矿者,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矿工来采锡,于是矿场成为贸易聚集之处,吉隆坡就从而渐渐地发展起来。锡矿开采者之后落脚于安邦,合伙组成工人组织。客家族群为主的海山会和福建族群为主的的义兴会为两大华人组织,经常为了锡矿利益产生斗争。由于斗争不断,矿场因而停工,促使当时统治雪兰莪马来联邦的英国殖民政府委任称为“甲必丹”的华人领袖来掌管当地华人的事务,掌管马来西亚。
1870年代左右,吉隆坡第三任华裔甲必丹叶亚来被推选为领袖,促进此城镇的发展和繁荣,吉隆坡因而发展为兴盛的矿城。
叶亚来生于一八三七年,卒于一八八五年,享年四十八岁,在他短暂的生命中,对建设吉隆坡作出卓越的贡献。与其他有血有泪的“卖猪仔”故事一样,叶亚来是南下淘金的猪仔,先后到马六甲、芦骨等地,几经颠沛流离的日子,他最终选择在吉隆坡落地生根,拓展事业、结婚生子,并将一生精力献给这块土地。一八六二年,叶亚来与同乡联袂来到吉隆坡时,吉隆坡是一个只有寥寥数间店的 “三家村”(三间庄)。叶亚来等人协助甲必丹,将吉隆坡迅速发展为一个繁荣的市镇。一八六八年,他从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刘壬光手中接过棒子,当时适逢雪兰莪爆发内战。这一场王室间的内战,始于一八六六年,并持续了八年之久,叶亚来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与雪州执政东姑古丁结盟。一八七零年,吉隆坡也陷入内战中,叶亚来惨遭盟友背叛,几经辛苦才成功光复吉隆坡。战后,市内满目疮痍,远走他乡另谋发展原是很自然的事,然而他却不曾放弃吉隆坡,反而不辞劳苦地进行重建工作。其实,叶亚来当时的负担不轻,甚至一度濒临破产,令他负上逾十万元的战争债务,加上矿场积水,短时间内无法生产,他已经处于经济破产的边缘,然而他仍咬紧牙根捱过去。 人们多有迁地为良的念头,叶亚来却苦口婆心劝说他们继续留在吉隆坡发展,大家携手克服困难。曾经风光一时的锡矿重镇芦骨及拉律,在内乱后都一蹶不振,而吉隆坡没有步他们后尘,反而似浴火凤凰般,屡次在天灾人祸后重建,并日愈壮大。叶亚来向英商和新加坡及马六甲的华商借贷,恢复矿业生产,缴付高达十八至廿巴仙的利息。一八七九年锡价猛涨,叶亚来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一跃成为吉隆坡首富。一八七三年三月,光复胜利后,叶亚来成为吉隆坡最高领导人,掌管地方政令,故有“吉隆坡王”的称号,一直到一八八零年还政于英殖民政府为止。在这七年期间,吉隆坡从光复时的十二间茅屋,扩建到四百多间店屋。叶亚来从芦骨、芙蓉以至中国招募了数千名华工,从事土地开发。他开矿场、辟马路,恢复社会生产、繁荣经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叶亚来是从艰苦的奋斗中,锻炼出来的卓越领袖。他早年的困苦生活,孕育他富于正义感的作风。叶亚来以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三次重建吉隆坡,给吉隆坡带来安定和繁荣,为今日吉隆坡的发展与繁荣打下基础。
1880年,雪兰莪州的首府因策略性考量,自巴生河迁往吉隆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吉隆坡于1942年1月11日沦陷日军手中,总共长达44个月之久。
1957年,吉隆坡成为刚从英国独立的马来亚联邦(Federation of Malaya)的首都。当时,首任总理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在吉隆坡的独立体育馆(Merdeka Stadium)宣读独立宣言。
1969年5月13日爆发“五一三事件”种族动乱。官方解释此事件主要是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种族冲突,原因是在当时的各族间政治及经济能力有很大的差异。这次血腥的种族冲突导致了多人死亡和负伤;在华人占多数的地区,华人死伤人数远高于马来人。事后马哈迪·莫哈末把此前的激进民族主义改成温和的改良主义。马来西亚政府开始执行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以消除各种族在政治以及经济能力的差异,同时减低贫民率,主要内容为给土著特权。新经济政策在马来人中培养了一批中产阶级,这也造成了后来的巫统分裂,形成了马来人中产阶级组成的人民公正党。此次动乱对马来西亚国家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长达2年;民主体系、法律、宪法、内阁、国会、州议会和司法机构被搁置长达2年;成立国家行动委员会(National Operations Council)并成为了当时马来西亚的全国决策领导单位;首相东姑阿都拉曼被逼辞职;政府执行新经济政策;增加种族间对立的紧张关系,尤其是马来人与华人;巫统与行动党成了日后种族矛盾的导火线。
1974年,吉隆坡从雪兰莪割让出来成为联邦直辖区。
1980年代起,在时任总理马哈蒂尔的执政下,吉隆坡陆续举办多场国际体育赛事、政治与文化活动,如1998年的英联邦运动会与一级方程式赛车巡回赛。此外,高耸的国油双峰塔是吉隆坡的著名地标,象征马来西亚未来的发展繁荣。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前吉隆坡已发展成一座对全马来西亚甚至对东南亚具有影响力的国际都会。
2010年马来西亚政府提出“大吉隆坡计划”,预计投入1720亿林吉特,打造“大吉隆坡”,从硬体设备、人民收入及居住环境这三方面,让吉隆坡在2020年跻身全球20个最宜居的城市,晋升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大都会,这将是吉隆坡居民和游客指日可待的。
如今,吉隆坡已然成为亚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未来将有更多新的发展计划。